“杜苏芮”是个啥东东?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张心杰
(相关资料图)
今天有个演员在微博发文,庆祝自己主演的电视剧杀青,然而其中一张图片上的配文因为调侃了这次的台风“杜苏芮”引发了争议。
可能她不知道,这个“杜苏芮”恶行累累。
举个例子,截至7月29日8时,台风“杜苏芮”已造成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等9个设区市88万余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35.4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4.6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28亿元。
眼下,其风力进一步减弱,已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11时对其停止编号。
但它起到的破坏作用却没有停止!
据气象部门预测,受“杜苏芮”残余环流继续北上影响,预计7月29日至8月1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山西东部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北京西部山前和南部、河北中南部等地局地有特大暴雨;上述地区累计降雨量有50至150毫米,京津冀部分地区200至450毫米,局地可达600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降雨量30至60毫米,局地可达80毫米以上。主要降水时段为7月29日夜间至31日。
可见,我们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为此,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先后启动本流域、本行业应急响应机制,全面进入防汛应急状态,严防死守坚决打好防台风硬仗,以万全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迎战“杜苏芮”,就要了解“杜苏芮”。
根据中央气象台官网所列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热带气旋命名名单,“杜苏芮”由韩国提供,英文译音名“Doksuri”,中文意译为“一种猛禽。
“杜苏芮”作为台风名字出现,历史上已是第三次。
第一任“杜苏芮”在2012年6月底出现,第二任则在2017年9月中旬出现。上述两任“杜苏芮”均有一个类似的路径走势,即都曾进入南海。
2012年6月26日,第一任“杜苏芮”自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低压加强生成并被命名,并以热带风暴的强度持续向西北方向路径移动。在当年6月30日凌晨登陆广东珠海南水镇沿海,并在当天后续时间减弱为低压区。
第二任“杜苏芮”在2017年9月12日同样自菲律宾以东热带低压加强生成并被命名,通过穿越菲律宾中部的方式进入南海,最强时曾达到强台风级别。但相比第一任,第二任“杜苏芮”并没有登陆我国,在距离海南岛西南约115公里的南海海面上掠过,最终登陆越南。
第三任“杜苏芮”,就是现在的这个家伙,它不仅来势汹汹,还破坏力极强。举个例子,据福建省气象台消息,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8日福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莆田市、福州市、仙游县日雨量均破当地1961年以来历史纪录(08时~08时),其中莆田市日雨量破全省国家观测站最大日降水量历史纪录。
现在,它嚯嚯了东南等地,现在又要嚯嚯中北部了。
迎战“杜苏芮”,应急管理部等会商要求,福建、广东、浙江等受灾地区要做好救灾核灾和恢复重建,及时下拨救灾资金和物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安徽、河南等正在迎战强降雨的地区要强化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落实好临灾预警直达基层责任人的“叫应”机制,果断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京津冀、山西等极端暴雨预报区域要立足极端情况,做足充分准备,夯实基层防御责任,针对极端强降雨可能导致的堤防决口、水库失事、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重大隐患再排查、再整改,全面消除隐患、从严防控风险,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气象专家提醒,此次过程强降雨范围广、累计雨量大,极端性强,强度可能接近或超过2012年“7.21”和2016年7月18日至20日降雨过程,致灾风险高。尤其是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及山西等地的公众要注意关注雨情、汛情变化做好相关防御措施,不要前往地质灾害易发区,路遇积水不要贸然涉水,以保障自身安全。
在台风来袭期间,大家要注意做好防范,紧闭门窗,尽量减少出行。
最后,向台风天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致敬。
来源:中国气象台、大象新闻、界面新闻、羊城晚报、科普中国、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国际气象组织官网
关键词: